简单介绍健身路径的普及目标与发展需求
随着健身服务业发展壮大,健身路径的普及目标与发展需求也进一步提升。形成规范有序的健身路径休闲市场,城乡居民健身路径消费水平明显提高,体育健身服务从业人员较大增加,培育和形成一批 、技术力量强的健身路径企业和产品是非常有 的。关于健身路径的具体普及任务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:
1、健身路径组织网络 加健全。
形成遍布城乡、规范有序、富有活力的社会化健身组织网络。县(区)普遍建有体育总会、行业体育协会、单项运动协会和人群体育协会等体育社团,社区体育俱乐部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有较大发展。80%以上的城市街道、60%以上的农村乡镇建有体育组织。城市社区普遍建有体育健身站(点),50%的农村社区建有健身路径。
2、社会健身路径使用指导队伍进一步发展。
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证书的人数达到100万以上,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 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达到10万以上。社会体育指导员素质和技能有较大提高。健身志愿服务活动普遍开展,形成组织落实、结构合理、覆盖城乡、服务到位的健身志愿服务队伍。
3、经常使用健身路径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显著增加。
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和健身素养普遍增强,体育健身成为 多人的基本生活方式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2%以上。其中,16岁以上城乡居民(不含在校学生)达到12%以上,城市居民达到18%以上,农村居民达到7%以上。在校学生每天至少参加一小时体育锻炼。提高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。
4、城乡居民通过健身路径实现身体健康素质提高。
达到《国民体质测定标准》合格标准的城乡居民(不含在校学生)人数比例增加到90%以上,达到不错标准的人数比例增加到16%以上。其中城市居民达到不错标准的人数比例增加到20%;农村居民达到不错标准的人数比例增加到12%.在校学生普遍达到《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》的基本要求,耐力、力量、速度等体能素质明显提高,达到不错标准的人数比例达到25%以上。
5、健身路径在质量和种类上有较大发展。
各类体育场地达到120万个以上,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.50平方米以上。形成市(地)、县(区)、街道(乡镇)、社区(行政村)四级公共健身路径设施网络。50%以上的县(区)建有健身活动中心。50%以上的街道(乡镇)、社区(行政村)建有公共健身路径。有条件的公园、绿地、广场普遍建有健身路径。各类健身路径利用率、开放率有较大提高。形成各类健身路径合理布局、互为补充、面向大众的网络化格局。
此外,充分利用广播电视、平面媒体、互联网、新媒体等传媒方式,对于健身路径的使用方式和规范保养等知识进行普及,并且开办健身栏目,举办健身讲座,制作健身公益广告、宣传片、宣传画,出版健身科普图书、音像制品,提高公民健身素养。借助"健身日"、重大体育赛事及各种节庆体育活动,加强健身社会宣传,倡导健康生活方式,开展"终身体育"教育,普及健身知识,树立体育健身是健康生活方式重要组成部分的理念,在全社会形成崇尚体育健身、积极参加体育健身的社会风气,充分发挥健身路径的作用,培养人民规范利用健身路径实现目标的能力。